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解析

  • 2022-03-10

  • 运营部


唐兴装备作为国内先进的现代化非开挖机械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之一,先后参建了西气东输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建设。本期将以唐兴参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供水11-1号管线第V标段为例,为您介绍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的关键技术

1引言

顶管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,它最早于1896年起源于美国,中国至1984年才开始引进在一些大城市市政工程领域应用,并由此使中国的顶管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。顶管施工除了传统的人工开挖法、挤压法、水冲法之外,目前比较流行的有气压平衡、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三种理论。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供水11-1号管线第V标段为实测,对这种理论的实践过程进行初步解析,以供同行应用时借鉴参考。

2项目概况

标段的代表性穿越项目是大浪河顶管工程,该工程从桩号B2+996.46开始至B2+874.46止,顶管长度122m,混凝土套管DN1400,内穿SP管DN800。该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成因的重粉质壤土、中更新统坡洪积成因的重粉质壤土、粉质粘土、碎石,其下为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的粘土岩、砂砾岩和泥灰岩等,共分为5层。根据有关规程推荐,泥水平衡式顶管机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、砂性土,因此设计部门选择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作为技术成果。

该标段类似穿越项目还有穿越河、渠2处,长度分别为61.20、59.12m;穿越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5处,长度分别为86、66、56、56、46m。

3施工工艺流程与主要顶进方法

完整的泥水平衡式顶管系统包括以下8个部分,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。

3.1掘土顶进

掘土顶进的顺利与否,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顶进机头。根据地质勘探情况,穿越大浪河顶管层含有较大粒径的砾石,采取泥水平衡作业需要将其破碎。根据这一要求,施工单位选择了淮南唐兴产的TPN1500型顶进机头,这种机头的刀盘开口较大,开口面积约占全断面的15%,有利于较大粒径的卵石顺利进入顶管机内。刀盘在一边旋转切削土砂的同时,一边作偏心运动把石块轧碎(破碎的最大粒径可达掘进机口径的40%~45%,破碎的卵石强度可达200MPa),然后使轧碎的碎石进入泥水仓而从排水管道排出。

3.2注浆排泥

3.2.1优选注浆材料

目前,在顶管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膨润土泥浆。这种泥浆通常是由膨润土、CMC(粉末化学浆糊)、纯碱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方组成,通常水:土=(4~5):1、土:掺合剂=(20~30):1、膨润土浓度约为5%,可广泛适用于粘性土、粉质土及渗透系数较小的砂性土地区;渗透系数较大的粒砂反砂砾层可采取化学灌浆。

3.2.2控制注浆压力

注浆压力宜通过试验选取也可根据一般经验公式推求,公式可参考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268-2008)和《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》(CECS246:2008)有关内容,常用注浆设备是液压泵、活塞泵或螺杆泵。

3.2.3掌握注浆时间和注浆数量

一般补浆孔的间距通常以每隔3~5节管段或9~15m距离设置一组为宜,每个断面可布孔3~4个,注浆量一般达4~5倍理论计算量(根据管道外壁与土体之间的空隙范围计算而得)。

3.3设备纠偏

在顶管施工顶进中,管道是在地下土层中顶推前进,由于不均一和机头姿态不稳定等原因,机头轨迹(标高和轴线)会与设计轨迹发生偏差。为了纠正这种轨迹偏差,目前国内外都是依靠顶管机自带的液压纠偏系统而进行纠偏的。

相对于进口机(如海瑞克、伊势机)的先进纠偏功能,国产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,顶进前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调整和调零工作,但缺点却十分突出,主要是多没配备与进口机反射诱导同等功能的纠偏反馈系统,只能依靠倾斜仪和纠偏油缸的伸出量来进行间接的判断。虽然从理论上讲,只要通过控制几个纠偏油缸的伸缩量,就能够使顶管机逐步恢复到正确的轴线位置,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、以及土质变化和不同顶管机的结构性能差异等,经常会使控制系统不能直观、及时、准确地反馈机头姿态,从而导致纠偏出现偏差。

面对国产机的上述现实情况,施工操作人员制定了具体应对措施:一是“勤”。包括勤观察与勤动作,即操作手不间断的观察显示屏、指示灯和掌握了解井内情况;二是“微”。指每次纠偏的幅度不能太大,因为突然的大幅度纠偏,往往会造成管接头开口,甚至导致漏水,或者矫枉过正,导致向另一侧偏差,形成“S”型管道,使顶力增大,引发其它问题;三是“标不离靶”。“标”是指激光束,“靶”就是光靶。简单说,就是在任何时候激光束都不能离开光靶。在顶进过程中,由于各种原因,造成机头偏差较大时(尤其是水平方向),使得光束离开了光靶,导致控制台上看不到激光点,遇见这种情况,应该特别的小心处理。一般分两步纠偏:①调整激光发射器位置,并记录X和Y方向的偏移值(X,Y);②纠偏回来后再把激光发射器移动(-X,-Y)即可。

3.4中继间接力

中继间也可称作中继站或中继环。中继间的结构主要由壳体、油缸、密封件等部件组成。在顶进过程中,中继间安装在管道中的某个部位,把管道分成若干个顶进区间。顶进时,先由若干个中继间按先后顺序把管道顶进一段距离,然后由主顶装置顶进最后一个区间的管道,这样不断重复,直到整条管道贯通。中继间的设置一般根据顶力的变化而确定。通常情况下,第一只中继间应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,当总的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40%~60%时,就应安放第一只中继间,这主要是考虑在顶进过程中,工具管正面的阻力会因土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。第一只中继间以后,每当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70%~80%时,可考虑安放下一个中继间。

4结语

长距离顶管施工具有许多的不可预见性,影响顶力变化的随机因素随时可现,如沿途地质条件的变化等等。因此,很难做好准确的施工设计工作,为不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,建议设计时多做几套方案,以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。比如中继间设置是否合理,不仅关系到管道顶进能否正常进行,而且关系到工程造价等问题,少了不安全、多了是浪费。文中提到的该标段施工设计具有中继间内容,但实际上几处顶管工地上真正按设计要求操作使用的却很少。因此应重视方案的多样化比选与论证工作,唯如此,才能保障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安全、可靠、经济和实用。

 

本文由唐兴装备整理自《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》中的《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解析》张金刚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sales@tangxing.cn

400-636-9008